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
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
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
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天台隐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隐者》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诗作。下面对《天台隐者》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生平:《天台隐者》的作者林景熙,字德呖,号霁山,是宋末的著名诗人。他在咸淳七年(1271)由太学生入仕,后授职于泉州教授等职位,但最终在宋朝灭亡后的元朝时期选择了隐居生活,并致力于文学和教学。
作品原文:林景熙的《天台隐者》原文如下:“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这四句诗描绘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的感受。
作品特点:此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两句,形象地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表达了一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
艺术价值:林景熙的《天台隐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及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诗中运用的自然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天台隐者》不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状态的诗作,更是反映了作者林景熙个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生活的一种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