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秀 林东归

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
西风归雁荡,落日过乌伤。
断影云空白,孤心草欲黄。
终怜负甘旨,泪洒蓼莪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吴秀林东归》是宋代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作背景、文学价值及艺术特点:

  1. 作者简介
  • 林景熙:字德呖,号霁山,平阳(今属浙江)人,宋末诗人。咸淳七年(1271年)由太学生入仕,授泉州教授。宋亡后隐居不仕,于故乡著书授徒,名节重一时。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坚守节操的决心。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林景熙生活在南宋灭亡之后,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流离失所,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朋友的怀念。
  • 个人经历:据传在宋亡之后,林景熙曾因不愿仕元而隐退乡里,这段时期可能是《赠吴秀林东归》的创作背景。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学价值
  • 情感表达:《赠吴秀林东归》展现了一种深沉且细腻的情感。通过描绘梦境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 思想内涵:诗中的“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等句子,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赠吴秀林东归》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怀旧情感的诗歌,更是林景熙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对人性和道德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能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道德操守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