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寺

楼殿观崔嵬,灵芝安在哉。
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
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
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芝山寺》是宋代诗人范仲淹所作的一首古诗,全诗表达了范仲淹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范仲淹:字希文(989年-1052年),号范文正公,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芝山寺》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及人生的感慨。
  • 创作背景:《芝山寺》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时值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此时期范仲淹仕途不顺,心情郁闷,于是借游览芝山寺之机会,以诗歌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
  1. 诗意解析
  • 描绘景色:诗中描述了芝山寺的楼殿高耸入云,灵芝生长在寺庙之中,以及云雾飞过江面,花朵飘落城郭的壮观场景。这些描写展现了一幅山水相映成趣的自然画卷。
  • 表达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诗句“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自然中得到心灵慰藉的愿望。
  1. 历史演变
  • 古代地位:芝山寺古称“禁烟游赏之地”,香火鼎盛时有僧侣超过500人,是当时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 近代变化:解放后,芝山寺的佛像遭到毁损,后来改建为芝山公园。1992年经过重修,并最终在1995年开放,成为游客朝拜的圣地。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芝山寺》不仅展示了范仲淹卓越的艺术才能,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 思想意义:该诗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这些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 社会评价
  • 读者反响:《芝山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被传颂不衰。
  • 学者研究:历代学者对《芝山寺》的研究也颇为深入,认为其不仅是范仲淹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芝山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代表了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