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
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二》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其中“严陵旧钓台”与“江山如不胜”两句,描绘了桐庐郡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生涯中曾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宋仁宗时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范仲淹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著称。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这种情怀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原文与翻译:《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二》中的诗句如下:“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不称胜,光武肯教来。”这几句诗通过描绘桐庐郡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庆历三年,当时范仲淹正在担任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目睹了桐庐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在这次任职期间,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艺术特色:范仲淹的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对严子陵钓鱼台的描述,引出他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这种写法使得诗歌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富有哲理性和深度。《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二》作为范仲淹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篇,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并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范仲淹的《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多面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