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谏议挽词二首 其二

白首方登用,忠规溢皂囊。
仲山违衮职,汲黯卧淮阳。
墓剑知谁挂,人琴竟两亡。
犹思挺直操,松柏凛秋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鲜于谏议挽词二首其二,是范祖禹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鲜于谏议的生平事迹和其去世后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感情和敬意。下面对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诗人介绍
  • 范祖禹:范祖禹,西蜀文章老,中朝侍从臣。这句表达了范祖禹在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同时指出他在朝廷中的侍从地位。
  • 鲜于谏议:诗中提到的鲜于谏议,可能是范祖禹所尊敬的历史人物。他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具有风烈之才和清高之德。
  1. 诗歌原文
  • 西蜀文章老,中朝侍从臣。
  • 谏垣风烈在,书殿宠光新。
  • 宣室虚前席,清漳叹病身。
  • 致君才未展,青史迹空陈。
  1. 诗歌解析
  • 西蜀文章老:这里的“西蜀”,指四川地区,表明了范祖禹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被尊称为“老”。
  • 中朝侍从臣:中朝指的是宋朝的政治中心,范祖禹作为朝廷中的侍从臣子,参与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 谏垣风烈在:谏垣即谏院,是古代负责向皇帝提出谏言的地方。这里用“风烈”来形容鲜于谏议在谏院中所展现的正直和勇气。
  • 书殿宠光新:书殿可能是指翰林院,是古代文人聚集之地。这里用“宠光”来形容其在翰林院中受到的宠爱和荣耀。
  • 宣室虚前席:宣室是汉代皇帝召见群臣的场所,这里形容皇帝为鲜于谏议留座的情景。
  • 清漳叹病身:清漳河,位于河北境内,此处用来比喻鲜于谏议因病离世。
  • 致君才未展:这句话反映了鲜于谏议虽然有治国的才能,但未能得以施展。
  • 青史迹空陈:青史,指史书,这里用来形容鲜于谏议虽然生前有杰出的政绩,但后世只留下他的名声而没有实际的政绩记载。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鲜于谏议的尊敬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鲜于谏议生平事迹的描述,以及对其去世后情景的描写,诗歌传达了作者对其一生功业和人格的高度肯定。此外,诗歌也揭示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无奈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