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虔州知州

所莅驱除弊一新,政成草木亦知仁。
已书治最称循吏,好蹑家声作诤臣。
飞诏罢归漳水日,去帆催向汴堤春。
未央赐对须南问,应记尘劳负弩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虔州知州》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金君卿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官员清廉正直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去时的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已书治最称循吏,好蹑家声作诤臣。
    飞诏罢归漳水日,去帆催向汴堤春。
    未央赐对须南问,应记尘劳负驽人。

  2. 诗歌注释

  • 已书治最称循吏,好蹑家声作诤臣:已书写治理政绩最为出色的循吏,喜欢追随家族声誉成为正直的谏官。
  • 飞诏罢归漳水日,去帆催向汴堤春:皇帝下旨召回,离开时催促船帆向着汴京的春天方向前进。
  • 未央赐对须南问,应记尘劳负驽人:在未央宫得到皇上赐见询问,应当记取自己因官场上的劳苦而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1. 诗歌赏析
  • 本诗以“已书治最称循吏,好蹑家声作诤臣”起首,点明诗人为官清廉、勇于直言的特点。
  • 接下来“飞诏罢归漳水日,去帆催向汴堤春”,描述了诗人被召回的情景,以及即将离别的心情。
  • “未央赐对须南问,应记尘劳负驽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仕途中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送虔州知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宋代社会对于官员道德标准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复杂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