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十咏 其六 中涧

雪液风来自石峰,金华众壑此为中。
须知流出此山外,更会群流共入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山十咏 其六 中涧”是一首宋诗,作者是金履祥。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金履祥:金履祥,字安节,号东园,南宋时期的学者和诗人,生活在公元1232年至1310年之间。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涉猎广泛,包括历史、地理等多个学术领域。他的诗歌创作多取材于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体验,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推崇。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雪液风来自石峰:此句描绘了山中积雪融化后形成溪流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动。
  • 金华众壑此为中:金华地区众多山谷中的一条峡谷,被比喻为诗篇中的一个核心意象。
  • 须知流出此山外,更会群流共入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领悟,认为山水之美不仅仅限于本山之内,更能够与外界相通,与其他河流共同流向东方。
  1. 诗意赏析
  • 自然之美的领悟:这首诗通过对雪液风从石峰而来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美。诗人不仅关注眼前的景色,更通过对比与联想,捕捉到山水间相互联系的和谐之美。
  • 哲理与感悟:诗中的“中涧”象征着一种平衡与和谐,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应当如何对待这种关系。
  • 文化意蕴:通过对金华诸壑的描述,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洞山十咏·其六·中涧》是一首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颂扬自然环境之美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