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箕子操

炎方之将,大地之洋。
波汤汤,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
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
不作田横,横来者王。
不学幼安,归死其乡。
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
惟馀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
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箕子操》是金履祥的作品。下面将介绍这部作品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金履祥,字吉甫,号逸老,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儒学世家。金履祥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贡献,而且他的文学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广箕子操》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文学风格
  • 根据现有资料,《广箕子操》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即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箕子的遭遇,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层次和哲理深度。
  1. 作品赏析
  • 在《广箕子操》中,金履祥以独特的文言文风格,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复杂,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有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箕子的悲剧命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忠诚、理想与现实的复杂感慨。
  1. 写作背景
  • 关于《广箕子操》的写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然而,考虑到金履祥的生平经历以及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可以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广箕子操》可能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切体验。

《广箕子操》不仅是金履祥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