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岩寺

路转霞标外,云开绶带前。
几层山底屋,一线竹间泉。
洞口石孤耸,岩头峰倒悬。
故应风雨际,行子总回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岩寺》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更是研究古代诗歌风格、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
  • 张昱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是元末明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江浙行省担任左、右司员外郎和行枢密院判官等职,晚年时居住在西湖寿安坊,但因无力修理房屋而生活困苦。张昱去世后,被明太祖厚葬并赐给丰厚的财物遣还故里。
  1. 诗歌原文
  • 叠嶂重岩出半天,芙蓉幽洞下相连。
    浮云富贵二三子,放浪人天五百年。
    饭后风松为伴侣,春来花鸟作因缘。
    村堂野墅俱题遍,句句天机合自然。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描绘明岩寺的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叠嶂重岩出半天”和“芙蓉幽洞下相连”描绘了山峰与山洞的自然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 哲理意味: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如“浮云富贵二三子”,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饭后风松为伴侣,春来花鸟作因缘”,则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受世俗束缚。
  • 语言精粹:张昱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饭后风松为伴侣”和“春来花鸟作因缘”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明岩寺》不仅展示了张昱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诗歌创作和欣赏自然风光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