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明可正字

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
愁城谁与破,谈垒漫相望。
体怯山岚重,心随驿路长。
后亭梅若放,为寄一枝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吴明可正字》是宋代诗人洪适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并反映了他对异乡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梅树的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诗人简介:洪适(987—1045),字景伯,号盘洲,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以诗文和书画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 文学成就:洪适的诗作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寄吴明可正字》是他在异乡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对梅树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关怀。
  1. 诗词原文
    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
    愁城谁与破,谈垒漫相望。体怯山岚重,心随驿路长。
    后亭梅若放,为寄一枝香。

  2. 诗意赏析

  • 岁月变迁的感慨:诗中“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年老体弱,仍感到孤独和不适应的情感。
  • 内心感受的表达:如“愁城谁与破,谈垒漫相望”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排解,以及对于未来希望渺茫的无奈。
  • 自然景观的描绘:“体怯山岚重,心随驿路长”则用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漂泊不定。
  •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亭梅若放,为寄一枝香”则是诗人对家乡梅花的期盼,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对《寄吴明可正字》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可以看到洪适如何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绪,以及如何在诗歌中表达深刻的生命哲理。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