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剑门

众水东瞿峡,连山北剑门。
地非甘习坎,天欲护全坤。
直上云千尺,中间月一痕。
客怀无柰恶,索酒自招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剑门》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重过剑门》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 众水东瞿峡,连山北剑门。
  • 地非甘习坎,天欲护全坤。
  • 直上云千尺,中间月一痕。
  • 客怀无柰恶,索酒自招魂。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重过剑门》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剑门的山水,如“众水东瞿峡”和“连山北剑门”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宏伟。
  • 风格特色:这首诗的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内敛的一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洪咨夔(约1176年—约1239年),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陆游、范成大并称“南宋三杰”。他一生著作颇丰,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作多反映出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1. 历史评价
  • 历代评价:历代学者对《重过剑门》的评价普遍较高。宋代的胡仔在其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中就曾提到过这首诗,称赞其“雄浑奇伟”,认为它能够展现出诗人的才华和气魄。清代的王士禛也在其《渔洋诗集注》中提到了此诗,称赞其为“宋人之冠冕”。这些评价不仅体现了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影响意义:作为南宋时期的代表诗作之一,《重过剑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来的诗人和文人提供了灵感和借鉴,成为研究南宋及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重过剑门》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主题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内涵。这首诗通过对剑门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