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仲易送行 其一

霜晓沧江路,梅花对此君。
清明涵止水,变灭送浮云。
论事强人意,挥毫张我军。
雍公衣钵在,好策后来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虞仲易送行 其一》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清晨霜降时分沧江边的景色,梅花与诗人共同面对这清冷的早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霜晓沧江路,梅花对此君。清明涵止水,变灭送浮云。论事强人意,挥毫张我军。雍公衣钵在,好策后来勋。
  2. 作者简介: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舜俞,号平甫、紫薇居士,南宋诗人。洪咨夔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归居乡里,创作颇多,其诗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诗歌赏析:《和虞仲易送行 其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坚韧。首句“霜晓沧江路”,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霜降的早晨,江边的道路显得格外宁静,而诗人独自行走其间,更增添了一份孤寂之感。接着“梅花对此君”,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诗人以梅花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清明涵止水”,形象地写出江面如镜,映照着天空和大地,象征着清澈透明的心灵和坚定的信念。“论事强人意,挥毫张我军”,诗人用笔力挺直,展现出自己的豪情壮志,希望为国尽忠。最后两句“雍公衣钵在,好策后来勋”,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其能够继承先贤的智慧,建功立业。整首诗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
  4.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其次,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融合,使得整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音韵和谐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审美观。
  5. 历史背景:《和虞仲易送行 其一》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运堪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洪咨夔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祝福。诗中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和虞仲易送行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诗中的自然元素与人文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诗不仅是洪咨夔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宋代诗歌艺术的一次独特贡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