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语近谐,坛荒李杜乏奇才。
僧敲未敢一言定,鸟过曾安几字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七步成诗语近谐,坛荒李杜乏奇才。
僧敲未敢一言定,鸟过曾安几字来。
《希文枕边谈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的一篇散文,其中包含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东园,四川眉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文章名重一时,尤其擅长政论、史评和散文创作。《希文枕边谈诗》是他在一次与友人夜谈中对诗歌艺术的探讨和交流。
在这篇作品中,苏洵表达了自己对于律诗的理解,他认为律诗是一种严谨、规范的诗歌形式,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他强调了诗歌创作中的“易工”原则,即诗歌的创作需要经过反复琢磨和锤炼,才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苏洵还提到了自己梦中与朋友辩论诗歌的情景。他认为梦境是心灵深处的一种自由抒发和探索,通过梦境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诗歌创作的进步。
苏洵总结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既觉忘数字因足成之”。这句话意味着在醒来之后,他依然记得梦中的灵感和思考,因此能够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实际的诗歌作品。
《希文枕边谈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苏洵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