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驹父作

已约龙沙看江浪,更从宝塔上晴空。
萧萧雨堕兹游阻,靡靡秋残吾道穷。
不见江州竹叶酒,空馀彭泽菊花丛。
去年此日尤萧瑟,两地相思目断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同驹父作》是宋代诗人洪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重阳节,当时作者与他的友人驹父共度佳节,在宝塔上远眺江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十分特殊。洪朋和驹父约好一起去观赏江上的风光,然而由于秋雨绵绵,使得这次出游受阻。这种天气的突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游览计划,也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使他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人生路途的不易。

在艺术表现上,洪朋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已约龙沙看江浪,更从宝塔上晴空。萧萧雨堕兹游阻,靡靡秋残吾道穷。”这几句通过描绘与朋友相约赏景、风雨阻路以及季节变迁带来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不仅是洪朋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身处官场,却常因政治风波而不得志,常常感到前途渺茫。《九日同驹父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折射出他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九日同驹父作》作为洪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篇章,也是研究宋代诗歌风格及其社会背景的重要文本。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宋代文人在传统节日中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