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徐郎诗句新,今来徐郎思不群。
帝子楼前阅秋浪,秦人洞口入朝云。
忽思赤壁过吾弟,更向舒州迎细君。
及此瓦盆春酒满,烧灯夜雨重论文。
送师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师川》是宋代诗人洪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洪朋,字龟父,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充满了才华与传奇。两举进士不第后,他选择终身布衣,过着清贫的生活。尽管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但洪朋并未放弃对诗歌的追求。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黄庭坚的高度评价,并与弟弟洪刍、洪炎、洪羽并称为“四洪”,展现了他们兄弟间的才华与情谊。
诗歌原文:去年徐郎诗句新,今来徐郎思不群。帝子楼前阅秋浪,秦人洞口入朝云。忽思赤壁过吾弟,更向舒州迎细君。及此瓦盆春酒满,烧灯夜雨重论文。
主题内容:《送师川》不仅展示了洪朋对古代诗词的深厚情感,还体现了他对友情和家庭温暖的珍视。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不同境遇,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诗中多次提及“秋浪”、“朝云”、“赤壁”等元素,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变迁与感慨。
艺术手法:洪朋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例如“秋浪”和“朝云”等自然景象,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和哲学意义。此外,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经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也使其成为宋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之作。
历史影响:《送师川》作为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洪朋的个人情感世界,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灵感来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审美追求。
《送师川》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它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跨越时空的限制,继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