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二

吏隐宜春郡,溪山若画图。
纤鳞时自跃,幽鸟静相呼。
晓浪喷寒雨,晴岚锁绿芜。
渔樵本吾事,搔首重踟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祖无择的一首五言古诗。祖无择通过这首诗描绘了宜春郡(今属江西省南昌市)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渔民和樵夫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溪水潺潺,山峦若画,鱼虾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而鸟儿则在静谧的山林间相互呼唤。此外,渔樵作为诗中的主角,象征着归隐生活的乐趣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宜春郡山水之美。“吏隐宜春郡,溪山若画图。”表达了诗人对于宜春郡美丽山水的欣赏。在这里,“溪山若画图”形象地比喻了宜春郡的山水如同精美绝伦的画作一般,让人陶醉其中。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宜春郡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想象力。

诗歌转向描绘了当地的渔业和樵夫生活。“纤鳞时自跃,幽鸟静相呼。”这两句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渔夫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这里的“纤鳞”指的是细小的鱼,“幽鸟”则是指那些栖息于山林深处的鸟儿。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仿佛诗人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外桃源之中。

诗歌以“搔首重踟蹰”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渔樵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整首诗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