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才八首 其二

自昔超群者,无非远大猷。
要令心似镜,莫遣气横秋。
末学多墙面,深窥异瞽眸。
君看颜氏子,何以过商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洪秀才八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节选: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
  • 翻译:手持权杖匆匆忙忙的人是谁?谁能有伟大的抱负呢?穿着简陋衣服吃着粗粮的人,度过夏天和秋天。辩论时声音轻飘飘,在明亮的灯光下看着两双眼睛。圣贤的门道有许多精妙之处,文学艺术不需要到处游览。
  1. 作者介绍
  • 胡寅:字明仲,号仲冈,生于1098年,卒于1156年。他是崇安(今属福建省)人,宣和年间的进士。金兵南侵时,他上书宋高宗,主张集合义师,罢除和议,并举兵北伐,批评朝廷苟且偷安,因此被罢职奉祠。他的诗作深受苏轼一派豪放风格的影响,对文学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胡寅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涉猎哲学、历史等领域,著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胡寅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在《和洪秀才八首 其二》中,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和道德操守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简朴生活的场景,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境界的向往。
  1. 背景研究
  • 历史背景:胡寅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需要英雄人物来振兴国运。胡寅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的抒发。
  • 文化意义:《和洪秀才八首》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和洪秀才八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词。它不仅展现了胡寅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