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洪秀才八首 其四

于今闻议论,自昔际风猷。
劲柏君凌雪,衰蒲我望秋。
读书钦满腹,歌舞倦回眸。
岂但人称善,无惭马少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洪秀才八首其四》是胡寅的作品,创作于宋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胡寅,字明仲,号仲冈,福建武夷山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局限于诗歌创作,还涉及到散文、书法等领域。胡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曾为宋高宗上书,主张集合义师,罢绝和议,并指责朝廷苟安。这些历史背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深刻的时代意义。
  2. 作品原文:和洪秀才八首其四,杖策纷纷是,谁能志大猷。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辩论轻三耳,斋明见两眸。圣门多要妙,文艺不须游。
  3. 作品赏析:此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政治主张和个人情怀。诗人通过“杖策纷纷是”形象地描绘了南宋初年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动荡,而“谁能志大猷”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待。在“觕衣与粝饭,长夏及清秋”中,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4.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南宋初年的背景下创作的,此时金人南侵,宋朝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诗人胡寅上书宋高宗,提出了集合义师、罢绝和议等主张,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的朝政,认为政治上需要更加清明,文艺上不应该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和洪秀才八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政治内涵的作品。胡寅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同时也反映了南宋初期的历史风貌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