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何所乐,游心书史中。
时窥言语外,默想圣贤同。
沂水有馀咏,舞雩多好风。
区区守一介,未肯易三公。
和杨秀才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杨秀才二首·其二》之赏析
胡寅的《和杨秀才二首·其二》,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林下何所乐,游心书史中。
时窥言语外,默想圣贤同。
沂水有余咏,舞雩多好风。
区区守一介,未肯易三公。
“林下何所乐,游心书史中。”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通过游历历史典籍,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满足。这种精神境界,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时窥言语外,默想圣贤同。”揭示了诗人对哲理的探求。他不仅关注文字的表面意义,更试图从文字背后寻求智慧和启发。这种对语言的深度理解和运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沂水有余咏,舞雩多好风。”描绘了自然景象与诗人情感的交融。沂水旁的自然景观为诗人提供了灵感的源泉,而舞雩的风则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精神。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之中。
“区区守一介,未肯易三公。”表现了诗人谦逊自持的态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并没有因此自满或骄傲,而是继续保持着谦逊和低调,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理想。
《和杨秀才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历史和语言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一种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