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八》是宋代文学家胡寅的作品,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象和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胡寅,字明仲,宋建州崇安(今属福建省)人,后迁居衡阳。他是胡安国的弟于,被奉为己子抚养。胡安国在秦桧执政时期曾求致仕归衡州,因讽刺朝政被流放至新州,后得以复官职,与弟胡宏一同倡导理学,是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学术成就:胡寅在学术上颇有成就,除了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等著作外,还有《斐然集》等传世。他与胡宏一起,在湖湘地区推动了理学的发展,被誉为一代宗师。
-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风烈言言滕子京,岂于荒怪未全明。尼姑狡狯遥相幻,雷电那知有姓名。
- 艺术特色
- 形式与韵律:《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八》是一首七言绝句,押庚韵,体现了宋代文学中绝句的韵律美和音律上的和谐统一。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判。
- 历史背景
- 北宋时期:胡寅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八》的创作,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遭遇密切相关。
- 南宋时期:尽管宋宁宗时期(1195—1200)胡寅已经去世,但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文化情怀的文学家,他的诗文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 文化意义
- 思想价值:胡寅的作品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关注。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教育意义:通过对胡寅诗文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八》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美的文学作品,更是承载了作者深沉情感和思想内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艺术风采,也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