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贤峒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杨巨源。
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
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作本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逸贤峒》是南宋时期由著名文学家胡铨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作者介绍
  • 胡铨,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人,字邦衡,号澹庵。他出生于吉州庐陵(今属江西),是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进士。在经历了秦桧主和、金使南下等重大历史事件后,他因上疏反对秦桧被贬谪至新州,并在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衡州。
  1. 诗歌原文
  •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
  • 溪边六逸李太白,林下七贤山巨源。
  • 空翠有时穿荦确,圆机终日转潺湲。
  1. 诗作赏析
  • 意境深远:《逸贤峒》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淇园”和“七贤”象征着高洁与雅致,而“岛”、“荦确”、“潺湲”则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多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 语言优美: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比喻,如“好竹”、“李太白”、“山巨源”,这些词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采,也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历史背景
  • 胡铨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其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影响。他的诗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的思考与表达。在面对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苦难时,他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深沉的情感。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胡铨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逸贤峒》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诗歌,也是胡铨这位伟大文人对于人生、历史和自然的独到理解和深情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