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富川四首 其一

渴忆富川好,官居似隐潜。
江山慰情淡,鱼稻养贫廉。
旅传无将送,狴牢绝滞淹。
疏闲真自得,何恤远炎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富川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作于公元849年(大中三年)春,当时李商隐在长沙任幕职,他到过富川。富川为湖南名郡,风景秀丽,有”湘粤咽喉,滇黔锁钥”之誉。作者对故乡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怀念故乡之情溢于言表。

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1. 主题内容
  • 第一首诗“忆富平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富川桥的深切思念。
  •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描绘了作者深夜独坐思乡的情景。
  • “望帝村南浦,愁人江上楼”,通过望帝和江楼这两个元素,进一步衬托出作者的孤寂与愁绪。
  •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通过梅花的生长来寄托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
  • “可怜无会语,何事举心酸?”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之情。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中的静与动、夜与晓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手法:“望帝村南浦,愁人江上楼”中的“望帝”和“江楼”,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隐含着对政治失意的隐喻。
  • 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如“相思一夜梅花发”,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 用典手法:“可怜无会语,何事举心酸?”中的“举心酸”可能指的是杜甫的诗句“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运用了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1. 语言风格
  • 精炼简洁:整首诗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精炼而富有力度。
  • 音律和谐:诗歌的节奏和韵脚处理得当,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挚而强烈,无论是对于故乡的深情还是对于离别的哀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即公元849年。这一年李商隐在长沙任幕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地方风情和文化景观,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忆富川四首》是一首充满深情而又不失哲理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