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一 宿云亭

无心固无恋,犹爱宿危檐。
况复寻幽客,高情岂易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 其一 宿云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诗作。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盛山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

野色远连山,
江声遥入林。
行人日暮后,
宿鸟向归心。

二、诗歌解析

  1. “野色远连山”:此句通过“远”字传达出景色之广袤无垠。在视觉上,这暗示了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峦与近处开阔的田野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连”字的使用也加强了这种视觉上的延伸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然景观。
  2. “江声遥入林”:这句诗通过听觉描写展示了声音的传播路径。从字面上看,“江声”指的是江水流动的声音,而“遥”则表达了声音穿越山林到达听者耳中的距离感。这种听觉上的体验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3. “行人日暮后”:这里通过“日暮后”这一时间节点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在日暮时分,自然界的色彩变得更加柔和,光线也变得昏暗,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的气息。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因为“日暮后”通常代表着一天即将结束,人们开始准备休息或告别的时刻。
  4. “宿鸟向归心”:这句诗以鸟儿归巢作为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归家的主题。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更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投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归巢象征着安定、归宿和满足,因此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不要错过回家的路。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