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二绝 其二

平生所学尽虚谈,为吏文书百不谙。
唤作参军真漫浪,军中底事更须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笑二绝 其二”出自唐庚的《自笑二绝》,是宋代诗人唐庚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平生所学尽虚谈,为吏文书百不谙。
    唤作参军真漫浪,军中底事更须参。
  2. 诗歌赏析
  • 虚谈之害:首句“平生所学尽虚谈”反映了作者认为社会上流行的学问或知识都是空泛而无实际用处的。这表达了他对当时学术界的一种批评态度,认为许多学者只是空谈理论而缺乏实践。
  • 官场生活:“为吏文书百不谙”则揭示了作者在官场生涯中的困境。由于缺乏真正的知识和技能,作者在处理文书工作中显得无所适从,无法胜任职责。这体现了作者对当时官吏素质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现象的批判。
  • 对军政事务的看法:“唤作参军真漫浪”表明作者认为那些被赋予军事职责的人其实并未真正理解军事的重要性。这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实务的官员。
  • 对军事参与的需求:“军中底事更须参”则透露了作者对深入军事事务的渴望。他认为对于国家的防务和军事事务应当更加重视,并呼吁有志之士能够参与到实际的军事工作中去。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年间(1062年~1212年)。此时,宋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官僚体系僵化。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唐庚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1. 文学价值
  • 主题鲜明: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观察和批判思考。通过对官场的讽刺和对军务的关注,唐庚展示了他对社会公正和个人责任的追求。
  • 语言精炼:唐庚在这首诗中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他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唐庚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后世的文人学者对唐庚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 教育意义:唐庚的诗作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影响,也在教育领域发挥了作用。它启发了人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唐庚的《自笑二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忧虑。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映,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和官场文化的深刻剖析。通过这首诗,唐庚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觉醒,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去,共同为实现理想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