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天长寺二首 其二

山立起平案,松偃卧枕冈。
尚怜桃靥小,已见麦头昂。
检事关兵气,逃禅入醉乡。
平生江海兴,一棹付慈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天长寺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孙觌的作品

《再过天长寺二首 其二》的原文如下:

山立起平案,松偃卧枕冈。尚怜桃靥小,已见麦头昂。检事关兵气,逃禅入醉乡。平生江海兴,一棹付慈航。

这首诗描绘了天长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山立”、“松偃”、“桃靥”、“麦头”等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同时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山立起平案”与“松偃卧枕冈”分别用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展现了山峰与树木的形态各异。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诗中的“尚怜桃靥小,已见麦头昂”通过对桃花与麦苗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从春到夏的变化。桃花虽然娇小,但已经可以看到麦苗挺拔向上,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勃发。

“检事关兵气,逃禅入醉乡”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世事纷争时的一种逃避心态。他选择在寺庙中逃离尘世的纷扰,寄托于佛教之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平生江海兴,一棹付慈航”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他曾经有远大的志向和壮阔的胸怀,如今却寄情于平静的生活与佛理之中,如同乘舟泛海,将一生的愿望交付给慈悲的航船。

《再过天长寺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优美诗篇,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丰富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