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献花铺

古路三叉口,青裙两髻丫。
更无陶令菊,空想卫公花。
破屋堆黄叶,清江缭白沙。
殷勤邀一醉,蜑酒压梨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次献花铺》是宋代诗人孙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简介:孙觌,字仲益,宋常州晋陵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1109年),官至翰林学士,因与李纲关系紧张而被罢官。其生平事迹复杂,有争议性,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负面的记录。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原文节选:古路三叉口,青裙两髻丫。更无陶令菊,空想卫公花。破屋堆黄叶,清江缭白沙。殷勤邀一醉,蜑酒压梨楂。
  • 诗歌赏析:这首五言律诗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了诗人在九月重阳节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古路三叉口,青裙两髻丫”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画面,通过对比古道和女子服饰来突出节日氛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对立。随后的诗句“更无陶令菊,空想卫公花”,表达了对陶渊明和李白这两位著名文人菊花的向往,而现实中的菊花已不在,只能寄托在想象之中,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最后两句“破屋堆黄叶,清江缭白沙”则是对周围环境的细腻刻画,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期。诗人个人的经历也颇为坎坷,这从他的官场生涯以及最终的结局可以看出一二。他的政治生涯起伏不定,多次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晚年更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被罢黜。
  • 文学价值:作为宋词中的佳作,《九日次献花铺》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艺术魅力体现在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精湛的写作技巧的结合,以及对传统诗词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1. 文化意义与启示
  • 文化传承:孙觌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是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 启示与反思:虽然孙觌的诗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政治色彩,但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待现实的态度,仍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借鉴。尤其是在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启迪。

《九日次献花铺》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人文情怀。对于读者来说,理解并欣赏这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获得艺术上的享受,更是为了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