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无声白日闲,一筇九节过眉班。
会须俎豆三高上,且寄风流二老间。
过臞庵示王文孺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臞庵示王文孺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孙觌的作品。该诗通过描述一个宁静的白日和悠闲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孙觌(约1080年-1162),字仲益,号鸿庆居士,福建福清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诗词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意境。
诗文原文:鸡犬无声白日闲,一筇九节过眉班。会须俎豆三高上,且寄风流二老间。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景象。首句“鸡犬无声白日闲”,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平和的白日里,周围的动物都安静地休息或忙碌着,只有偶尔传来的鸡鸣狗吠打破了这份宁静。次句“一筇九节过眉班”,则形容了诗人拄着一根竹杖,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竹枝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条长鞭,悠然自得的样子。第三句“会须俎豆三高上,且寄风流二老间”,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这两位高人共聚一堂的愿望,他们应该享受着最高的尊荣和尊敬,同时,诗人也想将这种高尚的情趣传递给身边的两位老者。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对《过臞庵示王文孺二首其二》的了解,不仅感受到了诗人孙觌的艺术才华和深厚情感,还体会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及其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