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岁暮 其二

猎骑呼鹰地,胡笳落雁边。
梅花非故里,草色近新年。
莫苦登楼望,聊须殢酒眠。
江南多贵将,歌舞怅垂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陵岁暮其二》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作原文如下:

猎骑呼鹰地,胡笳落雁边。
梅花非故里,草色近新年。
莫苦登楼望,聊须殢酒眠。
江南多贵将,歌舞怅垂毡。

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诗人简介:孙应时(960-1014),字季长,一字显道,号天觉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宋史》,但关于他的具体信息不多,只知道他曾任过秘书省正字等职,晚年退居苏州。
  2. 作品鉴赏: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对家乡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以猎骑、胡笳、梅树、草色等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3. 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感时忧国之情。孙应时作为宋代文人之一,其作品中自然不乏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诗中“江南多贵将,歌舞怅垂毡”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奢靡与堕落。
  4.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宋代诗词的一种风格特征——即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在宋代诗词中,这种风格较为常见,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孙应时在此诗中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不失深意。
  5. 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情感真挚。诗中的“猎骑”、“胡笳”、“落雁”、“梅花”等意象,都充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听到胡笳声声,感受到猎骑奔驰时的紧张气氛。

《海陵岁暮其二》不仅展示了孙应时精湛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通过这首诗及其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