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上天后,有屋在松根。
一片仙坛石,却当僧寺门。
居山称宰相,隔代绝儿孙。
太傅新为记,今来亦不存。
题陶贞白故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寻宋代诗人徐照的《题陶贞白故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首诗作,如同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徐照的《题陶贞白故居》,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徐照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文人的情感。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题陶贞白故居》则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的是陶贞白故居的景象,“徵居上天后,有屋在松根。一片仙坛石,却当僧寺门。”这四句诗,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
“居山称宰相,隔代绝儿孙。”这句诗更是让人深思。它表达了诗人对于高位厚禄的淡泊,对于权力斗争的不屑,以及对于真正学问和才能的追求。诗人用“宰相”一词来比喻那些身居高位却不为天下苍生着想的人,用“隔代绝儿孙”来形容那些只追求个人享乐、不思进取的统治者,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廉政治和人民福祉的向往。
“太傅新为记,今来亦不存。”这句话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以及对后世的期许。他相信自己的诗作能够流传千古,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但那些美好的诗句仍然会被后人传颂。这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文化的自信,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也是他对后世的影响。
《题陶贞白故居》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是徐照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了解宋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