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漕挽词 其二

一梦无回处,庞眉坐柏庭。
几时逢白日,万事付哀铃。
画翣行须缓,黄宫到便扃。
松陵诗莫和,恸哭不堪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漕挽词是北宋诗人徐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徐积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徐积:徐积,字仲车,宋楚州山阳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文学成就而闻名。徐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因其诗文而受到人们的推崇。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从山水田园到抒情咏史,无不展现出其高超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一梦无回处,庞眉坐柏庭。几时逢白日,万事付哀铃。画翣行须缓,黄宫到便扃。松陵诗莫和,恸哭不堪听。
  • 翻译:这首诗通过描绘亡友的遗容、环境以及自己的悲痛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悲伤。诗中用“画翣”比喻逝去的亲人,用“黄宫”指代亡者的灵堂,展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哀思。同时,诗人在诗句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
  1. 文学赏析
  • 主题:此诗的主题是对亡友的缅怀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对亡者的描写和对生者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哲理的深刻理解。
  • 意象与象征: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庞眉”、“画翣”等,都富含象征意义。这些形象不仅美化了诗篇,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尤其是最后的“恸哭不堪听”,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不舍。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诗成为了表达悲伤和怀念的经典之作。

《林漕挽词 其二》是徐积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文学才华,还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