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留草赠路倅 其二

君看我家门外草,欲把烟姿慰吟老。
谁知人静雨馀时,还似村深日斜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积的《乞留草赠路倅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徐积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字仲车,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其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隐居的转变过程。
  • 文学成就:徐积以诗文闻名,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绝句。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膝上已无三尺桐,门前更少两株柳。唯有庭芜似野风,告留且伴东皋叟。
  • 译文:膝盖上的书已经没有三尺高的梧桐木了,门前也少了两株柳树。只有庭院里的杂草似乎在野风吹拂下摇曳生姿,我只好在这里留下,陪伴着东皋老人。
  1. 诗句解析
  • 意境描绘:通过描述家中环境的变化,诗人反映了自己从繁华的都市生活中退出,回到更为自然、简朴的环境中。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中的“庭芜”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环境变化,但诗人仍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告留”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接受。
  1. 主题探讨
  • 生活哲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 人生感慨: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淡然处之。
  1. 艺术特色
  • 用词选材:诗人在创作时注重词语的选择和组合,使得整首诗歌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例如,“膝上已无三尺桐”和“门前更少两株柳”这样的句子,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生活环境的变化。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多种自然意象,如“烟姿”、“村深日斜”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句,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徐积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道德和文化传统的重视。
  • 后世影响:尽管徐积生活在宋代,但他的创作精神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会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人传统。

通过对徐积《乞留草赠路倅 其二》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徐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