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子瞻 其三

昔者益州牧,意欲见杜微。
不能以身往,使人舆致之。
虽用为谏议,待士礼已非。
而况君房辈,端坐呼子陵。
子陵胸中气,直与青云平。
岂肯为人屈,彼亦徒骄矜。
孰如扬州牧,自处逊与恭。
德不矜其盛,事不矜其功。
南郭已三顾,迂身为衰翁。
以手书所问,视面叹厥容。
移时能立语,避乘乃鞠躬。
不知古之人,几人能如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子瞻 其三》是宋代徐积的作品,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以及写作背景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原文:《赠子瞻 其三》的原文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子瞻的深切关怀及对其人生态度的评价。其中“昔者益州牧,意欲见杜微。不能以身往,使人舆致之”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自前往相见的遗憾。
  2. 译文注释:在翻译上,《赠子瞻 其三》通常被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尊重和期待。然而,具体的翻译版本可能因不同的译者而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如何诠释文本中的隐喻和深层含义。
  3. 作品赏析:《赠子瞻 其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子瞻性格的理解,以及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例如,“虽用为谏议,待士礼已非”反映了他对友人坚持原则和独立人格的赞赏。
  4. 评析:在文学评论中,《赠子瞻 其三》被视为徐积文学创作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体现了徐积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徐积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和人格独立的追求。
  5. 写作背景:《赠子瞻 其三》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徐积通过这部作品,不仅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和倡导。

《赠子瞻 其三》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徐积对友人子瞻人生态度的一种肯定和支持,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