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出自《笔阵图》,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作者是:无名氏。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是南北朝代诗人无名氏的作品,风格是:文。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释义是: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蔡邕,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尚书。鸿都,指汉宫中的鸿都门,此处代指宫廷。观碣,指观赏碑碣。整句释义为:蔡邕进入宫廷观赏碑碣。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是南北朝代诗人无名氏的作品,风格是:文。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拼音读音是:cài shàng shū yōng rù hóng dōu guān jié。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是《笔阵图》的第8句。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上半句是:患其无骨。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下半句是:十旬不返。
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的全句是: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的下一句是: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