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久挽词

祇为吟成癖,官闲乐有馀。
病惟亲笔墨,贫亦买琴书。
别奠临西野,春风入故庐。
悠悠想精魄,如赋钓台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潘德久挽词”是宋代诗人徐玑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潜庵,宋代诗人、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好学不倦。据传,他在年幼时已能背诵大量诗篇,后成为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人喜爱。
  1. 诗歌原文
    祗为吟成癖,官闲乐有馀。
    病惟亲笔墨,贫亦卖琴忆。
    别奠临西野,春风入故庐。
    悠悠想精魄,如赋约台初。

  2. 诗歌注释

  • “吟成癖”指的是徐玑非常热爱诗歌创作,有着浓厚的文学兴趣和才能。
  • “官闲”表示徐玑在官场上的职位并不繁忙,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 “笔”指代书写工具,这里用来形容徐玑对书写的热情。
  • “卖琴”可能是指因为贫困而卖掉乐器以维持生计。
  • “故庐”指的是徐玑的住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精魄”指精神与灵魂,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灵魂与作品紧密相连。
  • “赋约台初”可能是指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心境或者灵感来源。
  1. 诗歌赏析
  • 《潘德久挽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徐玑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 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1. 写作背景
  • 《潘德久挽词》可能是徐玑在某个特定时期创作的,具体的时间背景不详。
  • 这首七言绝句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社会现实有关,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潘德久挽词》的介绍,可以看出徐玑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心怀天下的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人来说,阅读和欣赏这首诗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