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辉彩照湖山,管领春光又一翻。
动地名声太丘长,传家诗派简斋孙。
梅关讯息羹调鼎,桃县风流酒满尊。
里社逢时公事在,好施奇计复中原。
寿陈太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陈太庾》是宋代文学家徐鹿卿的诗词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颂扬。《寿陈太庾》以其深刻的诗意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徐鹿卿,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字德夫,号泉谷,生于1170年,卒于1249年,享年八十岁。他出身书香门第,博通经史,以文学名闻乡里。在学术和政治生涯中,徐鹿卿曾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参与政治事务,并因弹劾刘克庄等人而被免职,最终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后告老还乡。
《寿陈太庾》全文如下:
寿山辉彩照湖山,管领春光又一翻。
动地名声太丘长,传家诗派简斋孙。
梅关讯息羹调鼎,桃县风流酒满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赏山水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家族以及文学传承的深厚情感。其中“寿山辉彩照湖山”,意味着寿山的美丽风光映照在湖水之上,如同画卷一般令人心旷神怡;“管领春光又一翻”则形容诗人如何引领春天的气息,仿佛掌控着整个季节的节奏;“动地名声太丘长”,则是说诗人的声望足以震动大地,犹如一位杰出的人物;“传家诗派简斋孙”,则表明诗人的家族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而自己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诗歌流派。
诗中的“梅关讯息羹调鼎,桃县风流酒满尊”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梅关(地名)传递着消息,用羹来调和鼎器,在桃县(地名)享受风流之乐,饮酒至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寿陈太庾》不仅体现了徐鹿卿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更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