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送地图

炎运中天岁甲申,谁令汉鼎重千钧。
故家舆地伤瓜裂,真主城楼细指陈。
今古一时如合券,明良千载庆逢辰。
来年竹帛功名就,图绘云台笔有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用前韵送地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创作于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当时作者任端明殿学士、龙图阁直学士。诗人在赴杭州任知府途中,与友人相别,并赠送地图给这位朋友。此诗以赠书为题,实为送别,而送别又因送地图而显得意味深长。诗中既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自己的仕途感慨和人生态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 首句“送君西去指长安”,起笔突兀,却气势不凡。“指”字用得极妙,不仅表明了作者送别友人的目的地,而且暗示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入仕为官。长安,古都名,也是当时的首都,象征着政治中心和权力象征。在这里,苏轼巧妙地将友人即将前往的政治舞台与自己的政治抱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
  • 颔联“我行子已远,君意独依依”,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人虽然要离开,但友人的情感却异常依依不舍。这里的“依依”二字,既形容了友人离别时的依恋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无奈。
  • 颈联“他时莫寄平安信,归定须教玉案灯”,进一步升华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人表示,即使将来再见面,也不要寄送平安信件,而是希望友人能够平安归来,并且在归途中一定要点亮家中的灯火,以此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 尾联“天寒莫放笙歌散,月黑山空少行人”,则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在这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荒凉的山路上,耳边传来的笙歌声似乎在嘲笑他的离去,而四周一片黑暗,更增添了几分孤独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失望。尽管他有着高远的政治抱负,但在现实的官场中却屡受挫折,这使得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沮丧。

《再用前韵送地图》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