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池亭

仲冬多美曝,散步有馀真。
老树槎牙晚,初花的烁春。
清歌动落日,远岫得幽人。
空返无佳句,知为暮霭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芙蓉池亭》是宋代著名诗人徐霖所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芙蓉池亭》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勾勒了仲冬时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仲冬时节自然景物的美。诗中写到:“老树槎牙晚,初花烁春”以及“清歌动落日,远岫得幽人。”这些句子不仅描述了自然美景,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感悟。在艺术手法上,徐霖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衬托,使得整首诗显得层次分明而又和谐统一。例如,通过将老树与晚景、初花与春天进行对比,突出了季节更迭中的美感。
  2. 文学价值:《芙蓉池亭》作为宋词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诗中的芙蓉池亭不仅是一个静谧的所在,更是诗人心灵寄托之所。通过对芙蓉池亭及其周边景象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此外,这首词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3. 历史背景:徐霖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重视。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常常借景抒情,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文化背景为徐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

《芙蓉池亭》不仅仅是一首描绘仲冬美景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达。它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了徐霖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