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间客燕一采芑,韝上饥鹰肉不肥。
爱杀前溪双属玉,羽毛如雪背人飞。
甲午夏日读尔雅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午夏日读《尔雅》有感”是清代学者陈澧的一篇散文,作于1843年。这篇散文以《尔雅》一书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尔雅》这部古代经典著作的热爱与推崇,同时也揭示了《尔雅》对传统文化和学术发展的重要性。
陈澧(1762-1809),字寿曾,号白沙,江苏无锡人,清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曾任山东学政、江南乡试同考官等职,对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领域,陈澧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篇散文以《尔雅》为引子,首先描述了甲午年夏季阅读《尔雅》的情景。陈澧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领略了《尔雅》的博大精深,更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华。他认为,《尔雅》不仅是一部语言学著作,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书籍。
在这篇散文中,陈澧还提到了《尔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认为,《尔雅》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他也指出,《尔雅》对于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许多学者在研究古代文化时都离不开对《尔雅》的学习和借鉴。
陈澧还将《尔雅》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认为其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例如,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此来比喻自己阅读《尔雅》时的心境。他认为,虽然《尔雅》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诗意同样令人动容。
“甲午夏日读《尔雅》有感”这篇散文是陈澧对《尔雅》一书的深情赞美和对其重要性的阐述。文章从个人情感出发,结合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