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西江外,庐山已目前。
太虚藏不极,彭蠡浸无边。
五老宁行地,香垆自供天。
芝田隔人世,应有读书仙。
忆庐山示无斁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庐山示无斁弟》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人简介: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和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创作在宋诗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内涵。晁补之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了山水、田园、友情等诸多主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句原文:《忆庐山示无斁弟》原文如下:
湖口西江外,庐山已目前。太虚藏不极,彭蠡浸无边。
五老宁行地,香垆自供天。芝田隔人世,应有读书僊。诗意解读:首句“湖口西江外,庐山已目前”,描绘了一幅庐山在视野中逐渐展开的壮丽画面。次句“太虚藏不极,彭蠡浸无边”表达了对大自然无限宽广与包容的敬畏之情。第三句“五老宁行地,香垆自供天”,通过使用“五老”这一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暗示庐山的神奇与高远。第四句“芝田隔人世,应有读书僊”,则寓意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能够遇见那些超脱世俗的高洁之人。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写及其背后所寓含的意境,传递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高远的理想境界。
晁补之的《忆庐山示无斁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绝美之作,同时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