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关景晖二首 其一

邺王台上几追陪,台上鸦鸣古甓摧。
每对灯前青玉笛,不辞花下白银杯。
九重幽梦骊驹近,百卉佳时鷤䳏催。
更约欢呼须继日,从教河汉卷星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关景晖二首 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创作。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是“苏门四学士”(另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的诗歌创作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著称。他的诗词不仅在宋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别关景晖二首 其一》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词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质。

从艺术形式来看,晁补之的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押灰韵格式,这在当时的文人作品中是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体现了宋代诗歌格律严谨的特点。诗中每两行的字数相同,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同时,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精炼,充分展示了作者精湛的文学技巧。

从情感表达上看,诗中通过对邺王台上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特别是“每对灯前青玉笛,不辞花下白银杯”两句,既表现了与友人欢聚的欢乐氛围,又透露出诗人对这种友谊的珍视和留恋。此外,诗中的景物描写如“鸦鸣古甓摧”、“九重幽梦骊驹近”、“百卉佳时鷤䳏催”等,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从文化背景上看,晁补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的创作往往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态。晁补之的《别关景晖二首 其一》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孕育而生的产物,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些主题在当时乃至今日都具有广泛的共鸣。

《别关景晖二首 其一》不仅是晁补之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后世的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