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八首 其四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陌上花八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晁补之的作品,该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晁补之(约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荆王梦罢已春归,陌上花随暮雨飞。
    却唤江船人不识,杜秋红泪满罗衣。

  2. 诗句解析

  • 荆王梦罢已春归:这里的“荆王”指古代楚国的君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到来。”梦罢”表明了梦境的结束,而”春归”则表达了春天的归来。
  • 陌上花随暮雨飞:描绘了暮色中,落花随风飘舞的情景。”随暮雨”形象地表达了花朵与雨的相伴,增加了画面感。
  • 却唤江船人不识:这里的“却唤”可能是一种修辞手法,表示突然之间呼唤某人。”江船”可能是指水上的船只,而”却唤”则强调了呼唤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人不识”则表达了呼唤者的目的未能达成,可能是因为对方并未意识到这一召唤的重要性。
  • 杜秋红泪满罗衣:这句中的“杜秋”可能是指一位女子的名字或代称,而“罗衣”则是古代女性所穿的衣物。这里的泪水象征着悲伤和无奈,满衣的泪水则更加突出了她的情感状态。

《陌上花八首》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也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后人传颂。作为读者,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表达,更能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历史的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