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陵道中三首 其一

醉卧符离太守亭,别都弦筦记曾称。
淮山杨柳春千里,尚有多情忆小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晁补之的《赴广陵道中三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宋代文学特色的诗歌。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耒并称“晁张”,被尊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尤以词学陶渊明和苏轼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 诗歌原文:醉卧符离太守亭,别都弦管记曾称。淮山杨柳春千里,尚有多情忆小胜。
  3. 诗歌鉴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首句中的“醉卧”描绘出一幅诗人醉酒后的闲适画面;第二句“别都弦管记曾称”则透露出他对过去繁华景象的回忆;第三句“淮山杨柳春千里,尚有多情忆小胜”更是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春天美景的眷恋和对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
  4. 创作背景:晁补之的这首《赴广陵道中三首·其一》是在他赴任途中所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与辛酸,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5. 艺术特色:晁补之的诗歌语言凝练,风格豪爽,既继承了柳宗元的古文精神,又吸收了苏轼的词风,使得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晁补之的《赴广陵道中三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