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新创堪临远。
一带寒山都入眼。
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
风威自与微阳战。
雪意不遮残腊换。
少须文栋燕双回,来看东城花一片。
木兰花/玉楼春 遐观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玉楼春·遐观楼》是宋代诗人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晁补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木兰花·玉楼春·遐观楼》是晁补之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小楼和新创建筑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词中的“一带寒山都入眼”一句,将远山与近景融为一体,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人间应未觉春归,楼上已先变柳眼”则表达了词人对于季节变迁的敏锐感知以及对于春天到来的欣喜。
从文学角度来看,晁补之的这首词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中运用了典型的宋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和手法,如“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等句式,不仅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这些诗句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晁补之的《木兰花·玉楼春·遐观楼》还体现了宋代词坛的一种审美趋势。当时的词人喜欢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志趣。晁补之的这首词便是这一审美倾向的典型代表。他的词风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流畅,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产生共鸣。这种风格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宋词艺术的典范之一。
《木兰花·玉楼春·遐观楼》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学珍品。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能,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和欣赏这首词无疑会增添许多乐趣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