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中秋不见月,重阳不见菊

风雨过中秋,愁对画帘银烛。
那更气迟节晚,负重阳金菊。
月期花信尚参差,功名更难卜。
何事四时俱好,□一杯一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好的,我为您介绍文学作品《好事近 中秋不见月,重阳不见菊》。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佳作之一。在这首词中,李清照表达了她对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深刻情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主题与情感
  • 中秋节:词中描述了作者无法在节日里见到月亮,这反映了她对团圆和亲人分离的深刻感受。
  • 重阳节:提到了菊花盛开,但作者却没有机会欣赏,这可能意味着她的孤独和思亲之情。
  1. 艺术手法
  • 李清照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词中也使用了象征性的语言,比如月亮的缺失和菊花的缺席,象征着某种失落或缺失的情感。
  1. 文化背景
  • 此词创作于宋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为这首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 词中可能还融入了李清照个人的生平经历和情感经历,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情和感慨。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清照作为女词人的独特才华,也体现了宋代诗词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好事近 中秋不见月,重阳不见菊》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好词,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李清照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启发我们对传统节日和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