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恂公

南屏不可见,岁晚得恂公。
辩笑潮难久,闲嫌云住空。
谁家纫落月,独起汲寒钟。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恂公》是宋代诗人晁说之的作品。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原文
  • 南屏不可见:表达了对某个难以见到的地方的向往,可能是一个特定的风景或是心中的理想之地。
  • 岁晚得恂公:岁晚,指晚年,得恂公,意味着在生命的晚年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己。
  • 辩笑潮难久:“辩”可能是指辩论、辩论,而“潮难久”则可能指辩论的话题难以持久,或者是比喻生活中的喧嚣和浮躁。
  • 闲嫌云住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闲适的生活才能让人心灵得到真正的充实。
  • 谁来纫落月:这里“谁家”指的是谁能,“纫落月”则是形容月光之美,暗喻有识之士能够赏识并理解自己的才华。
  • 独起汲寒钟:描述了一个人在寂静中独自起床,准备生活所需,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惜和坚持。
  • 八十岁除夜:提到了除夕这一重要的节日,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 宁知塞漠风: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或许是对边塞荒凉景象的一种描绘,也可能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南屏”、“恂公”、“辩笑”、“潮难久”、“闲嫌云住空”、“谁来纫落月”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深沉: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深感慨,情感深沉,引人共鸣。
  • 语言精炼:《寄恂公》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诗歌的整体效果更加和谐统一。
  1. 文学史地位
  • 文人墨客:晁说之作为宋代的一位文人墨客,他的诗歌在当时的文人圈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 艺术成就:晁说之的诗歌艺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其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寄恂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