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叔易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爱。
花随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问春归处无踵迹,肠断江南与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处处相逢好颜色。
山中故人头亦白,何敢劳渠坐相忆。
愿得春风一夜万丈高,乘之归去旧岩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陈叔易》是一首由宋代诗人晁说之创作的诗词。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叔易深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我期许的高洁之心。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爱。
    花随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问春归处无踵迹,肠断江南与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处处相逢好颜色。
    山中故人头亦白,何敢劳渠坐相忆。
    愿得春风一夜万丈高,乘之归去旧岩谷。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色与花影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寂。
  • 诗中的“问春归处无踵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则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1. 作者简介
  • 晁说之,字以道,一字伯忧,山东淄川县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与曾巩、苏辙并称“三苏”,与张耒、秦观齐名,合称“苏门四学士”。
  • 晁说之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壮志凌云,也有婉约细腻的情感抒发。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寄陈叔易》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