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恼得琼枝瘦,半被残香。
睡损梅妆,红泪今春第一行。
风流笑伴相逢处,白马游缰。
共折垂杨,手捻芳条说夜长。
采桑子 其六
介绍
《采桑子 其六》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十首联章词中的第六首,这组词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景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自适。《采桑子 其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宋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接下来将介绍文学作品:’采桑子 其六’,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在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词圣”。他的词风豪放而不失婉约,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
词作原文:《采桑子 其六》原文如下:
游人日暮相将去,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词意解析:此词描绘了一幅西湖夕阳下的美景图。首两句写游人傍晚离去的情景,“游人日暮相将去”表现了游人的熙熙攘攘;“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则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展现出西湖的自然风光;“隐隐笙歌处处随”进一步补充了湖上欢乐的气氛,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最后两句通过描写湖水和船行,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时光的珍惜。
艺术特色:欧阳修在《采桑子 其六》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中的“逶迤”、“长堤”等词汇,既形容了自然的景观,又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此外,他还善于通过景物的动静结合来营造氛围,如“不觉船移”不仅写出了船的移动,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和谐安宁。整体上,《采桑子 其六》展现了欧阳修高超的艺术才能,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采桑子 其六》不仅是欧阳修词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