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黄鹤楼

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
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
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五百年前黄鹤去,闲寻鸥鹭订诗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题黄鹤楼》是宋代诗人柴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一些介绍:

  1. 作者简介:柴望,字宗卿,号秋堂先生,江西丰城人,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态度。柴望的诗作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田园诗尤为受到推崇。
  2. 原文节选:自从崔颢题诗后,更有何人吊祢衡?芳草不知鹦鹉恨,晴天惟见汉阳城。楼头月落酒方醒,岸口风高雁正鸣。
  3. 作品背景:《重题黄鹤楼》创作于南宋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柴望通过《重题黄鹤楼》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作品鉴赏:柴望在《重题黄鹤楼》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崔颢诗的影响和现状的描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变化。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鹦鹉”、“汉阳城”、“晴空”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为一首艺术上优美的诗歌。

柴望的《重题黄鹤楼》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