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祖休承议

吾闻明霞之绮良工造,若比君诗工不到。
掷地方知作者神,补天非是常人巧。
放怀似觉乾坤小,名节虽高心事少。
君不见汉阴有丈夫,脚踏空山树芝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依韵和祖休承议》是宋代诗人毕仲游的一首诗作。在探讨文学经典时,了解其背景、内容以及历史影响至关重要。下面从多个维度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品与成就:《依韵和祖休承议》作为毕仲游的作品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风格。毕仲游(1047-约1121)北宋时期著名文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宋诗中占据重要位置。他的诗歌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见长。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吾闻明霞之绮良工造,若比君诗工不到。掷地方知作者神,补天非是常人巧。
  • 诗意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之情。通过“明霞”这一意象,诗人比喻了友人的诗才如同美丽的朝霞,既绚烂又难以捉摸。同时,“掷地”则象征着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敬仰。最后,“补天”暗示了友人诗歌创作的非凡能力,而非寻常人所能及。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古代文学极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尤为频繁,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思考的重要载体。
  • 作者情感:毕仲游作为一位深受时代影响的诗人,其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他对朋友的才华表示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种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依韵和祖休承议》不仅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和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