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蔡节斋为题张生所画文公像

张生父子称紫阳,于容人物非寻常。
能传遗像数百本,粹然千载存无忘。
言学工夫日星皎,无言气象真难晓。
后学深明未发时,始信张生功不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跋蔡节斋为题张生所画文公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东坡志林》。这篇文章以蔡节斋为题,讲述了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因公事前往苏州访问友人张生,两人相谈甚欢。张生送给苏轼一幅文宣王孔子的画像,苏轼便写下了这篇跋文。

文章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文公像。接着,作者对这幅文公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赞美。他认为这幅画的笔触细腻而生动,色彩搭配得当,构图巧妙,既体现了孔子的威严庄重,又不失其亲切和蔼之态。同时,他还从书法的角度分析了这幅画作的特点,认为它既有力道又有韵味,堪称书法中的上乘之作。

文章中也透露出苏轼对这幅画作的一些看法。他首先指出,由于自己并非擅长绘画之人,所以无法准确评断画中人物的神情和神态是否与孔子本人相符。其次,他也承认自己在评价画作时存在主观偏见,因为自己的审美观念可能受到时代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跋蔡节斋为题张生所画文公像》这篇文章通过赞美文公像、分析画作特点以及表达个人看法等手法,展现了苏轼对于艺术和美学的独特见解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人书画交流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